第149章 季考结束

推荐阅读:我的绝色美女房客超级帝尊神医狂女新婚蜜爱:总裁先生宠上瘾不世妖孽恶魔总裁,撩上瘾绝宠妖妃:邪王,太闷骚!染指邪王:腹黑狂妃太会撩全球宝藏逆天成仙

    脑中文思如泉涌,手中笔毫翻动,妙笔生花,不一会儿的工夫,一篇文笔斐然的四书文即书写完成了。
    林迎抬头看了眼,发现整个明伦堂此刻都处在一片安静中。周遭秀才们年岁不同,有四五十岁乃至五六十岁的老秀才,也有刚及冠不久初行簪花礼的新秀才,他们无不认真端坐,执着笔,随心中思绪挥毫泼墨。
    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得慢了起来。
    笔毫翻飞间,墨香四溢。
    这种激扬文字的氛围,极具渲染力,可见此次季考的首道考题并没有难倒他们。加之题中所问,又恰好契合了这些秀才胸膛中那颗尚未冷却的“怀才不遇”的心。
    与其说他们在作答,倒不如说他们在彰显自己的决心。
    情绪到位了,文章自然如丝一般顺滑。
    林迎没有迟疑,在第一题四书文完成后,他将答卷稍稍整理好放到一旁,转而开始答第二题。
    第二题为经义,题目根据学子们所选本经的不同而分别出题。
    严格来说其实是五经义。
    经义与经论同源,不过经论乃“借他题目,说自家道理”,是以才气胜者;而经义则需严守经传注疏,不能自作别解,是以理法胜者。
    相对于后者的“法条”属性,林迎更喜欢经论,而不喜欢经义。
    林迎的本经是《春秋》,故而第二题就从《春秋》中选,或围绕着《春秋》展开。
    只不过当看到正式的题目后,林迎心中一阵哑然。
    题目赫然是——【春秋大之】。
    这正是当日他与宋教谕私下交流时的主题啊。
    想不到宋教谕居然以它作为本次季考的经义题。
    这不是摆明了放水吗?
    不对!
    林迎忽然反应过来。
    以他对宋教谕的了解,教谕此人为人幽默,却不失变通,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,是决然不会顾念私情而放水的。
    他既然知晓自己的水平,那只会出与自己水平相符的题目,尽力的压榨出自己的极限。而不是将一道自己已经作答过的题再拿出来考教自己。
    那么,他必然不是这道题的出题人。
    真正的出题人是谁?
    吴训导或者张训导?可他们一个治《易经》,治《诗经》,专业上不对口。
    而【春秋大之】这一题,显然是对《春秋》有所研究的人才会知道其内涵,否则后续批卷又是问题了。
    林迎抬头看了宋教谕一眼,正巧宋教谕也刚好看过来,林迎见状一愣,微微一笑,宋教谕也颔首回应了下。
    接下来林迎不作他想了,管他出题人是谁,自己尽力答好就是了。
    看来本次季考的奖赏,他是有望拿到了。
    伸手研了研墨,接着将草稿纸准备好,林迎将镇纸一放,随即闭目稍定,然后先在草稿纸上打起了腹稿。
    他将当日自己与宋教谕之间的问答进行了一下整理,稍加润色后,便写就成文。
    当然了,经义经义,重要的还是“义”字的由来,所以其间的引经据典必不可少.
    好在林迎习读《春秋》三传已经一月有余,凭借惊人的记忆力,倒是引用了不少经传注疏来作为佐证。
    时间悄然流逝,很快,一篇四平八稳的经义文就书写完成。
    然后将它小心抄到答卷上。
    因为这次季考的非成材卷只考两题,所以随着林迎将经义题作完,本次季考于他而言已经结束了。
    又在位置上稍微枯坐了会儿,等到中午时,林迎便起身交卷。
    一同交卷的,还有其他几位秀才。
    同是新科秀才的艾金良、范文炳、简孟轶、苏泉川、吕秀才等在林迎交卷后不久也依次交了卷。
    林迎在明伦堂外等着他们。
    “大师兄,这次季考,你觉得难度如何?”
    刚出来,艾金良便心情不错地问道。
    林迎看他的表情,知道自己这位师弟考得还不错,笑了笑道:“四书文难度不大,直抒胸臆罢了,倒是经义,稍微有点难度。”
    艾金良听后深以为然:“大师兄选的《春秋》篇幅宏大,这经义之题涉及博远,想想就十分难。”
    “还好我没有选《春秋》。”范文炳心情不错地道,这次季考对他来说,一点压力都没有。
    “是啊,管中窥豹可见一斑,我们中考题最难的估计就是明序老弟了。”
    新科秀才中最年长的季秀才,用感慨的语气说道。
    他说的倒是实话,《春秋》之巨,一般人还真不敢触碰。
    “要不怎么说‘才子治春秋,推寻命氏由’呢,明序兄艺高人胆大,先前只以为是说说,没想到真的选了《春秋》作为本经,愚兄只能道一声佩服。”
    秀才中,一名厉姓的新科秀才竖了竖大拇指,一脸佩服地说道。
    这厉秀才相貌还算清秀,可惜才刚刚三十出头的他,已现秃顶的趋势。一顶黑色纱罗所制的四方平顶巾,也掩不住他额前的“空虚”,大大折损了他的颜值。
    他选的本经为《易经》,一方面篇幅小,另一方面该经文由一名训导亲自教授,也算是较为明智的抉择。
    此次本经的选择,艾金良经过权衡,选了《尚书》,范文炳和苏泉川则不约而同地选了《诗经》,此外简孟轶、吕秀才以及最年长的季秀才,分别选了《礼记》《易经》和《尚书》。
    总的来说,各个秀才都依据自己的能力,以及基于将来参加科举的考虑,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经。
    此时,其他秀才也七嘴八舌的分享起了自己的经义之题。
    经义题他们做的多了,童子试时就有相关题目。只不过那会儿题目都较为浅显,与真正选定本经之后的题目比起来,高下立见。
    这次季考后,秀才们显然对自己的“专精领域”有了新的认识。
    季秀才感慨道:“我选本经为尚书,虽只有寥寥数万字,但内容亦繁杂无比,且古今尚书真伪参半,多有争论,现今真假已不可考。本次季考所出经义为【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】,出自《大禹谟》,愚兄倒是勉强可答。”
    “季老哥谦虚了,我先前就注意到季老哥的笔毫落于纸上就未曾停过,分明是思如泉涌,怎么能说是勉强可答呢!”
    林迎笑了笑,直接戳穿了季秀才的“伪装”。
    季秀才哈哈一笑,倒是没有被戳穿后的羞恼,腆着脸道:“侥幸会答罢了,哈哈,侥幸。”
    “咿!”
    一众秀才投过去鄙夷的眼神,瞧瞧,学霸总爱在对题的时候故作谦虚。
    尤其是厉秀才,才三十岁出头的他额头就已经秃了小半,那都是刻苦用功所致!鬼知道他为学业下了多少工夫,最看不得的就是某些将运气挂在嘴边的人。
    明明很有实力,却总爱装弱者。
    鄙视!
    季秀才却视若无睹,面色坦然。
    “在下不过着祖生之鞭,先行一步罢了。”
    “小弟也想,可惜这满头乌发不等小弟,已先小弟一步了。”
    厉秀才指了指自己的额头,一脸苦恼。
    哈哈,几位好友一并大笑。
    接下来,几位秀才开始了新一轮的插科打诨,在明伦堂前一阵闲聊。
    觉得差不多了,便结伴去会馔堂用餐。
    至于还在里面考试的孟夫子他们,由于还要多考一篇论和一篇策,所以整个考试周期为一天,中午当然没法去会馔堂了。因此考前就提前准备了一些水和干粮。
    当然,学宫这边也会送上一些瓜果,让他们简单对付一下。
    相对于非成材卷来说,成材卷的卷面难度显然更大。
    眨眼,夕阳便在西边山岗落下。
    本次季考落下了帷幕。

本文网址:https://aotzl.com/xs/2/2001/548014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aotzl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