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mysql_query() [function.mysql-query]: Too many connections in C:\wwwroot\aotzl.com\modules\article\class\package.php on line 407

Warning: mysql_query() [function.mysql-query]: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C:\wwwroot\aotzl.com\modules\article\class\package.php on line 407
第93章 增广生员 -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- 悬疑小说 - 傲图小说网

第93章 增广生员

推荐阅读:

    随着新榜单公布,各县考生又是一番波折了。
    那些看了榜的,赶紧遣人去县里通知那些已经返乡了的学子过来覆试。
    而那些被通知的学子,则分外惊喜,在家人的帮助下赶紧收拾了下行囊,然后当晚就出发朝府城这边赶来了。
    白天稍事休息,第二天养足精神好应对学政亲自主持的堂覆。
    大周王朝,宣沣六年,农历七月初五。
    因罢考事件而耽搁的院试堂覆,正式开考。
    当天上午辰时许,林迎等人携带考具来到了学政驻扎的衙门前,经过一番搜检后,便顺利进入到衙门内。
    这次没有廪生作保的环节了,而是由学政衙门的书吏依据上榜的名次,依次点呼上一场的座次号。
    青川县第一个被喊到的是林迎,随着书吏喊出“西宿字十四号”,林迎上前,从书吏手中接过试卷,然后就被带去相应的考桌。
    本次堂覆各县共有考生两百六十四人,其中九十八人是后来递补上来的。
    好在学政衙门的大厅加露天回廊足够宽敞,眼下摆了几百张桌子,倒也足够考生们作答了。
    此次试卷上同样也有“浮票”,林迎在浮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同时在试卷上写好自己的座次号。
    又过去稍许,随着一声铜锣敲响,小吏们举着考题过来了。
    堂覆考一文一诗,共计半天时间。
    眼下过来的就是第一道考题,“文章”的题目。
    只见题板上写着四个字。
    【增广生员】
    当看到考题后,林迎愣了一下。
    其实不止林迎,其他考生也同样愣了一下。
    这“增广生员”,不就是增生吗?
    秀才共有三档,分别是第一档的廪生、第二档的增生,以及第三档的附生,附生就是最普通的秀才,增生则是秀才中的优等生,廪生则是秀才中获国家供养的奖学金获得者。
    余下的青衣、发社,属于污点秀才,徒有秀才的名号罢了。
    学政所出的【增广生员】这道题,究竟该怎么理解?
    林迎一时陷入思考当中。
    增生,又称“增广生”,在原来的历史中,明朝初定,规定各县共有生员二十,但随着文教日益昌盛,民间识字不断上升,达到明朝中后期时,识字率几乎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,几乎家家都有识字之人。
    所以原来的秀才名额就不够用了,故又增补了增广生二十,以及数倍于增广生的普通附生。
    如果将考题中的“增广生员”,理解为秀才的一个品类,则应当从国家大政的角度阐述增广生的意义,以及它的必要性。
    那就写成一篇论了。
    但院试堂覆,“一文”,照例应该是四书文才对。
    学政虽然没有明说。
    但将它写成官场公文,可还行?
    林迎眉头微微蹙起,细细想了想。
    突然,他灵光一闪,瞬间明白了。
    朱熹在他的《论语集注》,子路篇,第十三章中有一注言:
    “富而不教,则近于禽兽。故必立学校,明礼义以教之。唐太宗大召名儒,增广生员,教亦至矣,然而未知所以教也。”
    朱熹在解释子路篇第十三章的时候讲到,唐太宗推崇文教,尊师重傅,临雍拜老,使宗戚子弟没有不受教育的,并且又大召天下名儒为学官,增加推广受教育学生的数量,使唐时的文教达到了历史巅峰。
    据史书记载,唐朝文教本就发达,太宗又额外增加校舍一千两百间,增加学生二千二百六十人,仅在长安一地,就有在学学生八千余人、教授一千余人。
    结合这段史事,就不难理解学政所出的【增广生员】是什么意思了。
    它并非“增广生”这一名词。
    而是朱熹所言的“广增生员”这一动词。
    那么主旨思想不言而喻。
    林迎淡淡笑了下,这道题,说难也难,说不难也不难。
    如果直接联系到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中的这段话,则立刻就能破题。
    即使联系不到,将增广生员理解成“增广生”,那么也能从设置“增广生”这一行为的源头,想到辟增教育人数的初衷。
    万变不离其宗,只不过入题角度稍微偏了一点罢了。
    但如果仅仅作“增广生”解释,全文都在写什么是增广生,那可就真离题了。
    林迎现在可不慌。
    他找到了朱熹《论语集注》里的原句,那么他无论作什么解释,魏学政批改卷子时都不能算他错。
    哪怕魏学政本意只是“增广生”这一名词,那也只能硬着头皮给他高分!
    妥了!
    林迎心情不错,当即蘸了蘸墨,在草稿纸上书写起来。
    “盖有朱文公著《子路篇》集注,其言太宗召名儒,增广生员,教亦至矣。”
    好吧,开头第一句林迎就直接破题,图穷匕见了。
    接着他又写了一些唐太宗的功绩,以及本朝辟增增广生的一些事,主旨当然是为何大兴教育以及如何大兴教育。
    洋洋洒洒七百余字,写得四平八稳。
    在这么关键的考试里,他也不想说什么惊世之言,免得让学政惊为天人,思考再三后,觉得他少了些人气,让他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
    书写完毕,确认文章各部都词义饱满了后,他就拿出正卷,开始誊抄起来。
    开考后大约一个时辰,第二道题公布。
    那是一道试帖诗。
    林迎这些日子也苦心钻研过如何写诗,为此还特地找苏泉川这位写诗达人一番交流。
    如今虽不敢说写得跟苏泉川一样好了,但水平那也是蹭蹭蹭往上窜着。
    不大一会儿,他就写完了诗。
    接着就等待交卷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午时许,学政衙门堂覆放考。
    学子们挨次从衙门大门走出,脸上不悲不喜,倒是颇为平静。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学政今日出的这两道题并不难。
    甚至一些排名靠前的童生,更是心情愉悦,跟同伴开玩笑说:“莫非大宗师这是在暗示,吾乃增生之材?”
    “说不准,也许今年大宗师开恩,将从新生员中大辟增生数量呢!”
    “是极是极,今年堂覆考生呈两极之势,后面那些人多半为陪考了,加上今年大宗师严厉发落了我们陆江府,说不准将以此补偿我等。”
    “希望如此,毕竟咱们坚守本心,未随大流,行那僭越之事。”
    “这些大宗师肯定记在心里的。”
    几个排名靠前的童生越说越起劲,越来越觉得自己成为增广生可望可及!
    林迎在一旁听着,心里暗暗发笑,头一回见人将“怂”字说得这么清新脱俗的,还坚守本心,呸!
    这时候,范文炳、艾金良他们也走了出来。
    林迎上前与他们交流起来,发现他们也觉得自己考得还行。
    甚至连马崇杉,都认为自己考得非常棒。
    “好吧,既然大家都考得这么好,那问题来了,大宗师该淘汰谁呢?”
    林迎这话一出,所有人面面相觑。
    范文炳也面露迷茫。
    是啊,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,那他排名靠前,秀才功名就更稳了。
    但现在题目出得如此简单,岂不是增加了后来者居上的可能?
    这一刻,他心中一紧,觉得自己的秀才功名。
    似乎动摇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【注:关于明朝识字率问题,确确实实是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十。清朝入主后,至清末数百年,识字率降至不足百分之一。
    明朝禁金瓶梅,仅一省就查出了百万册,另外民间盛行各种画本、小说,可见当时民间对初级文字产品的需求,没有高识字率是撑不起来的。】

本文网址:https://aotzl.com/xs/2/2001/547820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aotzl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