傲图小说网 > 悬疑小说 >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> 第80章 总算押到题了

第80章 总算押到题了

推荐阅读:我的绝色美女房客超级帝尊神医狂女新婚蜜爱:总裁先生宠上瘾不世妖孽恶魔总裁,撩上瘾绝宠妖妃:邪王,太闷骚!染指邪王:腹黑狂妃太会撩全球宝藏逆天成仙

    院试唱保,形制大致与上两次考试相同,暂且不表。
    只不过院试多了一个“结单换试卷”的过程,即唱保完成后,考生不是从考官的手中接过试卷,而是向一旁吏员提交自己上回参加府试时的成绩结单,以换取答题用纸。
    林迎也是头一回见到本省的学政大宗师,意外发现,大宗师的年龄居然不大,看起来也就跟孟夫子相当,大约四十岁出头的样子。
    这让他不由动容。
    林迎前世从事科举史料研究,自然知道明清时期的一省学政,必须是科甲出身,并经翰林院资深历练后的官员才能担任。
    而以目前大周朝的人事规则,一省学政,身份相当于钦差,一般要由翰林院詹事选任,再酌给侍郎衔,也就是正三品。
    大宗师姓魏,想不到这位魏学政如此年轻,居然已经是一名正三品的大官了。
    真是吾辈楷模啊。
    林迎心向往之。
    学政,官职全称是“钦命提督某省学院政事”,明朝称“提学”,清朝称“学政”,职责是掌一省的学院事务,对生员的功名利禄有着生杀大权,俗称学台,尊称大宗师。
    因同时也负责武童考举,所以另加提督衔,以示崇隆之意。
    学政所在的官署叫学院衙门,所以由学政主持的考试,就叫院试了。
    林迎对这位魏学政的了解仅限于有限的传闻,只知其少年聪颖,二十岁左右就中了举人,第二年参加春闱更是一举中第,考取了二甲进士,之后便一直在京中为官,直到出任本省的学政。
    其文风偏好,更是只通过孟夫子的传授有过间接了解。
    不过林迎知道,自己大概率与他是没有太大交集的。
    因为今年已是魏学政任期的最后一年,将来无论自己参加科试或者乡试,主考官都将由另一位学政来担任。
    这么一想,视魏学政为榜样倒是不错,但也不必过于奉承。
    选择他喜好的文风,过了院试即可。
    至于往后,除非将来同朝为官,否则怕是没啥交集了。
    这么想着,唱保的环节不断进行,很快就轮到了林迎。
    唱保过后,林迎近距离地朝魏学政作了一揖,然后走到一旁向吏员提交了自己的府试结单,换取了答卷用纸。
    这答卷上已印有座次号,林迎拿到的座次号是“西宿字十四”。
    西即西侧考房的意思,陆江府试院,是分东、西两个片区的。
    宿则是千字文中的第十四个字,即第十四排。
    十四,也就是所在排的第十四个考房。
    连起来就是——“西边要死要死”。
    林迎拿到座次号后,脸色微微一变。
    日薄西山,加要死要死。
    这可不是吉利的征兆啊。
    不过既然取到了这个号,他也没办法了。
    朝吏员拱了拱手,在吏员忍俊不禁的笑容中,林迎提着考篮,颇为萧瑟地走向了自己的考房。
    好在考房并非厕号,考房的状态也算还好。
    至少不是危房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    林迎松了口气。
    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进考房,接着擦拭了下作为考桌和座椅的两块木板,将它们清理干净并架放到位后,林迎赶紧就坐了进去。
    此时其他人还在唱保,林迎打开考卷,准备先将自己的信息填上去。
    院试的考卷,与县试府试还有点细节上的不同,那就是在考卷一侧的“考生身份”这一栏中。
    院试的答题用纸上,还额外贴了一张细小的长条方纸。
    这张长条方纸称作“浮票”,是供考生写名字用的。
    在这方纸的周边还与答卷一道盖了好几个戳,等考生答完题要交卷的时候,需要将“浮票”揭下来收好,将来放榜了,用浮漂对比一下,就能确认考生的身份。
    正如一把钥匙配一把锁,如此操作之下,就连阅卷官自己,阅卷时都只能看到试卷的座次号,而无法知晓考生的身份。
    是绝佳的防舞弊手段。
    林迎赞了一声,很快就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完毕。
    当然,因为他是本次青川县的府案首,所以座次号也排在青川县第一,所谓的“浮票”防舞弊,在他这其实是无效的。
    各县起始位虽然不固定,但县与县之间隔了几个位置,考官虽然不知道他是谁,但却能知道他是府案首。
    而他边上则是县案首。
    那通过的概率就……
    嗯,要不怎么说府案首、县案首,能稳稳的拿到秀才功名呢。
    只要不作弊、不犯考场禁忌、不交白卷。
    不看僧面也看佛面。
    秀才功名,稳了稳了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卯时三刻,所有考生均入席完毕。
    此时天也正好亮了,而当阳光恰好照射到试院的屋檐时,一声声连绵的大鼓声响起。
    宣告着院试的第一场,正式开考!
    很快,几名小吏就举着写有考试题目的题板来回走动,向席中的考生展示题目。
    院试共考四场,但实际只有前两场是实考,所以只要考好头两场,基本就可以锁定名次了。
    第一场,共考两篇四书文,考试内容甚至比县试府试还少,但因主考官是学政,所以题不在数量而在质量,对文章的要求也更高。
    林迎准备就绪,当小吏举着题板过来时,他很快就将题目抄了下来。
    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】
    林迎拿到知道考题后稍微愣了愣,旋即一阵惊喜。
    此句出自《论语》,原句为“子曰: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
    大致意思即是,孔子认为,中等以上资质的人,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;而中等以下资质的人,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。
    题意倒是不难理解,而林迎之所以惊喜,倒不是因为这道题出得简单,而是因为……
    这道题他有范文啊!
    林迎看到这道题的时候,真是热泪盈眶。(t^t)
    想他前世从事科举史料研究,主要的研究方向其实是科举制度的演变,对具体科举考题,则研究得相对较少。
    但研究得少,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涉猎。
    科举中一些有名的试题,他为了发表论文,还是细细研读过一些的。
    而这道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】,历史中正是浙江某年乡试第一场的第一道考题。
    完全一模一样的题目,并且当时整理史料时,林迎所跟从的老学究对这道题的解答颇为推崇,便指导林迎以这道考题为骨干,撰写了一篇史料解读的小论文发表于国内的某文史期刊上。
    终于,终于……
    林迎双手微微颤抖,感觉自己前世花在文山辞海中的努力,并没有白费!
    瞧瞧,瞧瞧,老天爷的眷顾不就来了吗?
    这要是放在真正的乡试上该多好啊!
    努力平静了下情绪,林迎稍作整理,脑海中就针对这道考题打起了腹稿。
    良久,林迎终于动笔,开始在草稿纸上书写起来。
    要说起来,魏学政出的这道题真心不难,可能……也是为了照顾青川县薄弱的文教水平吧。
    虽然感觉有点被冒犯到,但事实或许确实如此。
    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】,大致透露的便是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多次提到的“人与人差别”的问题。
    具有中等才智以上的人,可以给他们讲授高深的学问,但是,中等才智以下的人,就不能给他们讲授高深的学问了。
    这个思想,在教育学上便叫作因材施教。
    细读《论语》,我们不难发现,在教导弟子的时候,孔子对区别对待原则的应用可谓得心应手。
    比如,不同的弟子向他问“仁”,他的回答没有完全一样的。
    这说明,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们的资质有着充分的了解,同时也善于依据他们的心智水平予以教导。
    魏学政根据各县文教水平出题,难易不同,又何尝不是这一思想呢。
    因为心中有范文,所以林迎只需根据范文的中心思想稍稍改动润色,再往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,很快一篇文采斐然、句句珠玑的优秀文章,就跃然纸上。
    林迎仔细复读了一遍,觉得没有问题后,便将它们誊抄到了答卷中。
    这一切做完,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小一个时辰。
    林迎稍作歇息。
    很快。
    第二道考题,如期展示。
    只是当林迎看到小吏题板中的第二道题后,眼睛猛地瞪大。
    心中更是不禁“窝草”了句!!

本文网址:https://aotzl.com/xs/2/2001/547756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s://aotzl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